每一年網路上都會瘋狂轉發比爾.蓋茲 (Bill Gates)、馬克.佐克柏 (Mark Zuckerberg)、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推薦的書單。這些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三個人都曾說過,
閱讀是成功的關鍵,這些從書中汲取的知識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閱讀是讓我們通往世界的通行證,即便我們知道閱讀對我們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有人一年可以讀三百本書,而對有些人而言完整讀完一本書卻非常困難?
想寫這篇文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自己曾經就是那群不喜歡看書的人之一。因為習慣性地喜歡在閱讀時將每個重點、美言佳句手抄在筆記本上,無形之中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症, FOMO) 壓力,讓我一年能完整看完的書寥寥無幾。
後來看到太多身邊崇拜的朋友們,都是透過閱讀提升思維與腦袋含金量,因此請教了身邊愛閱讀、甚至是精通速讀的朋友,學到不少閱讀方法,因此寫下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想找回閱讀樂趣的讀者們。
技巧一:先閱讀標題與大綱
如同顧問在解決問題前,都會先有個假說,再透過邏輯推理檢驗假說是否正確。閱讀也是如此,比起隨意地瀏覽,有目的性的閱讀可以讓我們更有架構地吸收知識。因此在拿到一本書時先不要急著翻開,可以先思考你希望這本書帶給你拿些收穫、解答哪些疑問。
當內心有個先要被解答的疑惑時,再透過書的標題大綱猜測這本書可以解答哪些問題,進而盤點哪些章節是重要、哪些可以快速帶過的,如此可以幫助你分配有限的時間與專注力。
技巧二:先看作者的序文,掌握撰文架構與核心觀念
接著翻開閱讀作者撰寫的序文,通常在這區你能更認識作者的成長背景及找到作者認為這本書可以帶給讀者哪些收穫,也就是精華中的精華。
甚至我也喜歡透過這一小段介紹,來分析作者的寫文風格。是會簡明扼要地闡述重點?還是喜歡透過舉許多實例解釋一個觀念。
當你掌握這本書的撰寫架構與核心觀念後,在閱讀時能更加得心應手。而我也發現,若有機會能參與作者的新書發表會,聆聽作者如何摘要新書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技巧三:二八法則,擷取重點閱讀
一本書也並非從頭到尾皆是重點,當你有了二八法則的觀念後,閱讀時就不會想要一個字一個字、鉅細彌遺地讀進腦袋內。你的腦袋會自成一個過濾器,自動抓取重點,快速瀏覽非核心的內容。
一開始或許抓取重點的速度有限,但隨著時間的練習,抓重點的速度也會跟著加快許多。
(延伸閱讀:大學生必修簡報技巧!孫治華老師價值上萬的商業簡報課)
技巧四:隨手筆記,有系統地內化知識
過去我習慣將書保持的乾乾淨淨,後來看了電商人妻的分享後,突然對於看書這件事有了不同的認知。
書本買來不是要拿來當珍藏品,而是要拿來啟發、改變現有習慣、充實自己腦袋的。一本乾淨的書因為少了重點,第二次閱讀時得再重頭逐字看,不僅費時也很難接續思考第一次閱讀時所得到的啟發。因此後來閱讀時我培養出畫重點的習慣,有時想和大家分享的句子也會隨手整理在雲端筆記本上。
至於有系統內化知識,我發現畫重點、抄筆記僅能幫助我對這些觀念「有印象」,然而卻無法「落實」在生活中。
後來我觀察到「分享」,也就是寫部落格文章、製作圖卡經營Instagram,是可以幫助我反覆咀嚼觀念,並用自己的方式分享給讀者聽。在這過程中,我不僅得複習觀念,也會連結過去有哪些應用的場景,及未來我該如何優化的畫面。
透過「產出」的過程,我正在系統性地內化這些知識,並且實際運用它。然而每個人消化知識的習慣不見得相同,有些人透過舉辦讀書會,擔任導讀者與人交流分享、有些人則透過撰寫書評,反思自己的收穫。無論何種方法,只要看書前與看書後,你的生活或思維因此有改變,那就是一個好的吸收方式。
技巧五:闔上書,畫心智圖,深層內化所學
最後,要如何確保自己掌握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便是透過「摘要」的方法來檢視。而摘要也可以分成兩種
- 書摘:將書中的所有觀念分門別類的列舉出來,如心智圖(推薦使用Xmind或Kaggle)
- 個人心得:將自己有收穫的精華與範例擷取出來
透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更有架構的掌握一件事的脈絡與因果關係。若你在完成心智圖後,能有系統性地說明各章節的意義,也就代表著這些知識已經完全的吸收、融會貫通。
過去閱讀與運動是我最害怕的兩件事,而在今年初我下定決心要嘗試改變!透過在IG上分享督促自己要保持這樣子的習慣,也真真實實體會到閱讀與運動帶給我的樂趣與收穫。我希望可以透過身體力行,鼓勵正在閱讀的你也能有所行動。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你可以在這邊訂閱!:)
希望可以和貝蒂多聊聊嗎?邀請你和我來場 Coffee Chat 交流!
當然,也歡迎追蹤矽谷獨角獸學院 IG :bettywu.uni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