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策略性規劃職涯能幫助我們提前準備未來所需的能力,在這一篇文裡你可以清楚看見 Kevin 職涯選擇的過程、爭取面試的準備、從失敗中學得的經驗,及在 Amazon 總部工作的職場收穫。相信對海外留學、供應鏈、跨領域學習感興趣的朋友們能收穫很多!

本文大綱

一、臺灣念大學的心得
二、踏上美國求學之路
三、踏上美國就業之路
四、Amazon 求生存三大守則
五、給大學生的建言
六、西雅圖總部參訪

Kevin Hsiung

  • Amazon 數據工程師
  • 喬治亞理工學院 供應鏈工程碩士
  • 臺北科技大學 材料及資源工程系學士

一、臺灣念大學的心得

實習輪調,找到進修的動力

過去就讀北科材料工程系的 Kevin,利用在學時間至家中的工廠實習,大學四年間分別待過各部門,學習作業流程、優化產線設計等,進而對於工廠運作有全面性的了解。大四那年曾在學校擔任研究助理,卻發現自己較難接受全身可能沾滿奈米顆粒的實驗環境,也無法期待未來在半導體廠內穿著無塵衣,與同事輪班的工作樣態,那時便萌生了進修的念頭。

技能上網學,上學是培養溝通能力

Kevin 分享實習與職場上所需的能力其實都與在學所學不太相關,都是有需求時上網自學。更準確地來說,其實現在沒有一門能力是非得在校園內習得,學校變得更像是讓學生們學習如何與人溝通、說服他人、培養人際互動能力的場所。因為「溝通」這種軟實力,是需要時間來提升技巧的。

Learn Online

克服心理障礙英文突飛猛進

之前我到高中演講時曾分享過,學英文最害怕的就是缺乏自信。當有了自信心,我們便會主動找資源與機會自學,勤奮練習。但若在學習一開始便遇上了挫折,就算梁靜茹給再多的勇氣,我們也都避之唯恐不及。

當年,Kevin 國高中的英文成績十分不理想,是在大三那年遇到了今天的老婆,那時還是女友的老婆拿了一本 <<The Giver>> -一本關於反烏托邦主義的幻想小說給他,因為用字不難,劇情又有趣,所以非常快就讀完了,也因此建立了自信心,不再對英文感到那麼害怕,也逐漸能閱讀較難的英語刊物。Kevin 也曾買過一本二手的英國經典文學,Charles Dickens 的 Oliver Twist 後,只見第一頁有滿滿的英文註釋,翻到了第二頁,往後全是空白,這就是原主人選了一本不適合自己程度的書閱讀,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反而無法達到學英文與建立自信的效果。

善用當兵時間準備托福與GRE

當年抽到屏東海軍陸戰隊的 Kevin,把握一年的時間準備留學考試。因為沒有日常庶務的束縛,所以經常把握瑣碎時間準備,如在白天躲在草叢裡念書,熟悉考題結構、晚間站哨時坐在營區內練習寫作,規定自己得在10秒內想出點子並記錄下來,或者是睡前練習聽力、週末在去補習班練習口說等。Kevin 笑稱,他很享受被別人當成怪咖的時光。

Learn TOFEL and GRE

二、踏上美國求學之路

選擇供應鏈工程,而非本科系

畢業前以為自己是想繼續鑽研材料工程的 Kevin,在當兵後又工作了一年,發現自己除了對於新科技的探索與研究外,更嚮往的是了解供應鏈的源頭,比如設計模型、研究分析方法、找出優化方式等,比起研發更新的科技,更嚮往從最底層出發,知道現有工具與資源能如何更有效的被運用。因此最後選擇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供應鏈工程碩士學程(MS Supply Chain Engineering)而非以材料工程碩士作為目標,學習更偏向工業工程類的技術,並利用學校的 Capstone projects 打穩基礎。

Supply Chain Engineering

有意願至海外留學的人,也能申請政府留學的貸款,如彰化政府規定研究所可以貸款200萬,博士生可以貸400萬,台北市也有提供100萬留學貸款可以申請。有了海外的學歷後,較容易申請到美國公司的實習。因為換個角度而言,留學經驗與學歷證明了你能與不同文化與知識背景的人交流合作,且 OPT 會根據是否就讀 STEM 學科,有 1-3 年的緩衝時間能找工作,對公司未來要幫你申請 H1B 而言也較有保障。

美國找實習之路

實習需要說服雇主兩點:

  1. 為什麼你能做的比別人好?
  2. 你有哪些技能能幫助公司?
在美國找實習
Apply for Internship in the US

有無支薪對 Kevin 而言並非特別重要,因為沒薪水代表公司有義務要讓你學到更扎實的能力。我也鼓勵同學們主動爭取機會,無論是否有薪水,最重要的是取得學習的機會。比如之前我在發起募資計畫期間也主動爭取,願意無償地替知名產品經理人 Evonne Tsai 推廣 募資課程,雖然沒有時間能透過實習有制度的學習廣告投放,卻也開始自我摸索這個領域,也學習到 Evonne 利用實驗假說精神的做事方法,讓我受益良多。(這邊得澄清,Evonne 最後仍有堅持要給我薪水!XD

在台灣是否給薪得根據當初與企業簽訂的契約屬性而定,假如學生到企業實際上有提供勞務的事實,身分就等同於勞工。「工讀生」應依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發給「工資」,而且薪水不可低於政府規定的基本工資,違反者企業可被裁罰 2-100 萬。

Career Fair 自我介紹得把握 STAR 原則

美國生活十分緊湊,八月研究所入學,九月身邊的同學們就開始積極的找工作、參加就業博覽會(Career Fair)。參加 Career Fair 的訣竅就是從最不感興趣的公司開始,當作是練習面試的機會,去思考如何包裝推銷自己

STAR自我介紹

當時 Kevin 非常緊張,急著想把過去所做的成績迅速交代讓面試官知道,但 HR 一天得交流的學生太多了,一次性的傾倒所有資訊反而讓對方難以消化而造成反效果。最後 Kevin 理出一些心得,那就是在 Career Fair 上不要表現得太緊張,要自然,且不要一五一十的交代細節,而是要以 STAR 原則:Situation(情景)、Task(任務)、Action(行動)和 Result(結果) ,扼要的交代以下兩個問題

  1. 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若對方感興趣便會進一步追問怎麼解決,這時你再回答 >> 
  2. 解決之後得到什麼效果?

有了這個改變之後,Kevin 就開始拿到許多 offer!所以自我介紹的過程就得像是在「拆禮物」一樣,得要有吸引人的包裝,再來才是以實在的經歷去驚艷對方。

履歷小技巧

有面人經驗的 Kevin 分享,因為應徵公司的人很多,所以其實當他收到 HR 篩過的履歷後,都會先從最底層的 Skills 欄位開始看是否有當前組上需要的技能,再回推對照工作經驗。因此撰寫履歷時得站在「替他人省時間」的角度,列出公司所需的技能。(你也許會感興趣:寫出8秒吸引HR眼球的好履歷

寫法如:
前端-HTML、JavaScript、CSS
後端-Node.js、RoR、C#、PHP

Resume Tips 履歷技巧

也切記,當你列出該能力後,公司就會「預設」你具備該技能,有時面試時也會有相關的測驗,如工程類的就會有 technical / coding interview。各部門預期的技能不盡相同,盡可能的做好準備!

三、踏上美國就業之路

Amazon 面試分享

Amazon 面試流程

Amazon 的面試流程分別是電訪 2-3 輪on-site 面試會有 5-6 位員工,每位員工會被分配到一個 competence(如看 behavior / SQL / Programming),一次面約 40-60 分鐘,全部面完約需一整天的時間。每一次的結果都會被記錄下來,而記錄方式也很特別,分成三個維度。

  • meet the bar 「達到標準」
  • raise the bar 「超過標準,很傑出!」
  • lower the bar 「低於標準」
Amazon面試流程

 Amazon 面試角色 

  • HR:功能多是居中協調面試的細節,包括面試時間、地點、電話、法務、Visa 等。HR 會過濾一批後,將剩下的履歷發給對應組別的負責人
  • 電訪面試官:透過電訪決定是否要邀請應試者 on-site,所以問題多會環繞在 Amazon 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14樣領導力準則。過去 Kevin 準備時會花上一個小時瀏覽履歷與準備面試問題、一個小時電訪、再一個小時寫評價
  • On-site 面試官:會在 On-site 面試結束後一起坐下來討論應試者為什麼好/不好、看面試者的說法是否有矛盾、故事是否單一,缺乏經驗等,當組員難以抉擇時,會由 Bar Raiser 出面做出最終決定

Bar Raiser 也是 Amazon 另一個非常特別的制度,每場面試都會有 Bar Raiser 的參與,當大家在難以抉擇是否錄用時,Bar Raiser 擁有最終決定權。通常 Bar Raiser 所屬組別會與應試者在面的部門較不相關,目的是希望能以較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評斷應試者是否契合 Amazon 文化,幫助 Hiring Manager 找出符合該部門的特質。

Amazon Bar Raiser

一個比較有趣的案例是過去曾有位應試者在 SQL 表現上不太理想,但最終還是錄取了,因為 Bar Raiser 認為該項技能可以再透過練習培養,但人格特質是較難透過後天訓練塑造的。 

雖然面試的過程冗長、耗資源,但這也足見 Amazon 的中心思想是希望每一位入職同事的能力都能超過同職位的 50%,確保每一位 Amazonian 都是符合公司文化、菁英中的精英。

Amazon 鼓勵員工跨組學習

Amazon 非常鼓勵員工跨組學習技能,因為公司深知學習曲線是會達到瓶頸的,唯有提供輪調機會才能留住人才,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Amazon Jeff Bezos
Amazon 的創辦人 Jeff Bezos

Amazon 有個內部網站可以在上面看到哪些組正在招人,有感興趣的職缺後可以直接找 Hiring Manager 約時間 coffee chat,聊彼此想要什麼。之後會有人非正式地去測試你的能力是否能勝任(非正式的原因是因為不會有文字記錄),若通過了這些測驗可以轉組後,新的 Manager 會去告知舊 Manager。

Amazon Day1 Building
Bezos 在 2016 年寫給股東的信中有提到,自 1997 年上市後,Amazon 22 年來始終將公司保持著 Day1 的狀態。Day1的核心驅動力,在於能擁有深層的用戶洞察,提供用戶真正想要的產品,如 Amazon Prime

四、Amazon 求生存三大守則

生存守則 Rule1-顧好分內,向外找事做

Kevin 在 Amazon 是從 Business Analyst 開始做起,工作內容較制式,缺乏挑戰性。Kevin 的做法是找出能最小化任務時間的方法,接著再把多出來的時間主動挖掘有趣的專案,並主動向主管爭取參與或發起計畫。很多時候主管其實也不知道能分配什麼工作給你,如此也是在幫老闆節省分配工作的時間

舉個例子來說,Business Analyst 得經常整理資料,當 Excel 做好、寫完 Query 後,產出是 meet the bar。再來 Kevin 會去想要如何能把預測做得更精準,所以他跑去找研究團隊討論如何提升精準度的方法,接著將想法快速做成 Prototype 具象化,並在一週跟主管 one-on-one 會議上提出,告訴主管這個專案的好處,爭取主管讓他繼續這個專案,通常好的主管也會主動幫忙找資源,如此 Kevin 便做到了 raise the bar!

延伸前面提到的產出 Prototype 具象化想法的步驟:

  • 首先他們會拿著 Prototype 去詢問潛在用戶的意見
  • 再來將 Prototype 呈遞給主管,因為有真實的用戶回饋,所以較有說服力
  • 最後若得到上級同意後便會開始執行

(同場放映:Amazon 職涯分享-善用數據創造商業價值的亞馬遜女孩)

Amazon career

生存守則 Rule2-找到破口,爭取機會

「升遷是可以爭取的!」
「沒有人會幫你想」
「乖乖坐在那邊,沒有人會注意到你」

這三句話對許多接受亞洲教育,已經習慣安靜的我們來說,是非常衝擊的事。

「沒有發聲,沒有人理」,在美國職場上尤其常見。

Kevin 分享,當他已經產出到一個階段認為自己有能力被升遷時,他會羅列出自己已經做了哪些貢獻,給出為何能被升遷的理由,並找時間主動與主管提這件事

說法如:
「我已經貢獻了XX,覺得有資格能被升遷,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想法,或者有哪些地方我可以再加強?」

Amazon career

在Amazon,通常剛畢業的新鮮人會從四職等開始做起,要升到五職等得花 1-2 年的時間。但也是有例外,有些能力相當、也非常認真的人卻沒能獲得升遷的機會。原因可能出在用人主管上,因為主管沒有義務要幫助你,若幸運碰上好的主管,會為了你的職涯發展替你發聲,所以許多時候沒有升等不一定是自己表現不好,而是因為自己沒有主動爭取。

這邊也讓我想到一位從 Amazon 畢業的校友陳浩偉,因為重視資安的重要性,開始從影響身邊的人認同他的想法,到說服原先不認同他的主管支持他的理念,並將他向上推薦給 CEO,準備了 6-pager 企劃書解釋他的理念後,最後爭取到一百萬美金的經費成立資安部門,帶領團隊開始從無到有建構一系列的資安生態圈。也因為有著一個想串連遍佈全世界台灣人的想法,而放棄優渥的薪資,辭職成立了非營利組織 NEX Foundation,期許台灣也能像印度人一樣,一個人進公司,100人也能跟著進。創辦人浩偉認為,「唯有台灣社群越來越團結,我們才能被世界看見!

因為想串連世界上所有台灣人的一個理念,而創辦 NEX Foundation 的創辦人-陳浩偉

生存守則 Rule3-路越窄,也越精

以 Kevin 為例,Business Analyst 雖然是初階工作,但有機會接觸到很多領域。

轉職成為 Business Intelligence Engineer 後,薪水不同,要求的技能也不一樣,也更加專精。

接著成為 Data Engineer 又更專門。之後若想朝管理職發展,可以選擇轉職為 Analytics Manager 或 Program Manager。

從這個職涯路徑觀察,會發現就像是一個金字塔一樣,起初做的事情很多、很雜、不困難,從中慢慢找出想更鑽研的領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到達最頂端

Amazon Career

無論如何,這些職位都是靠自己爭取,不斷的轉換,也越來越更加專精,薪水也隨之增加。

五、給大學生的建言

學校既有的架構,不一定能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去選課、探索興趣,但學校給了我們這些專業科目的學分限制,不代表我們就只能被侷限在那裡。如同 Kevin 的老婆過去就讀北科應用外語,但職涯上想轉換跑道追尋成為語言治療師,去年在UW攻讀學士後學位的同時,也在社區大學學習統計、物理等必修課程。

如果我們能在校園時期就知道未來想要做哪些工作,絕對有足夠的時間去規劃學習技能

「學校絕對要提供學生一個良好的平台去探索」,Kevin 直言不諱的說,「但到頭來仍與學生的心態有關。」

當我們心中有了成見,學校給予再多的資源,我們也不見得會善用。

感謝帶領我們參訪 Amazon 總部的學長 Kevin,讓我對未來一年要做的事情有更清楚的想像!

和我們分享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我只喝黑咖啡。」

Black Coffee 黑咖啡

((( 什麼!!!!(瞳孔放大,倒抽兩口氣!

「因為加了糖,我會不舒服」

.

.

.

XDDDD

Amazon 西雅圖總部企業參訪

貝佐斯將公司取名成 Amazon 真的名副其實 很 Amazon...

Amazon
Amazon The Spheres 前的街區畫面

Amazon 總部位在西雅圖的市中心(downtown),還記得在 Day1 Building 換證的時候,學長悠悠地傳來一句:

「我們這邊沒什麼好參觀的」

「可以參觀的就是有. 很多.. 椅子…」

.

.

笑到差點從樓梯上摔下來XDD

Amazon
The Spheres

Amazon 崇尚節儉,但這一棟大圓球算是特例,四周被 Amazon 各部門辦公大樓所環繞著,非常壯觀

Amazon

內部設計非常的「熱帶雨林」,有鳥籠圍牆造型的辦公室、有的牆壁上還有水族箱!

鳥巢造型辦公室 (Photo credits: Curbe)
(Photo credits: Curbe)
鳥籠裡 (Photo credits: Curbe)
Amazon
從一側看樓梯(Photo credits: Curbe)
從另一側看辦公環境,身穿有顏色衣服的為照顧園區的工作人員(Photo credits: Curbe)
Amazon

室內溫度與台灣微熱的天氣差不多,來到這裡穿長袖真的會悶出汗來 (然後走到外面瞬間被西雅圖冷風吹乾)

The Spheres 最頂採光非常好!背後可以看到 Day1 Building,據說貝佐斯 Jeff Bezos 就在裡頭辦公

Amazon

沒錯你沒有眼花!這邊還有曬日光浴/辦公的地方,只要夥伴聯繫的到你,就能隨意找個地方窩著做事

(Photo credits: Curbe)
(Photo credits: Curbe)
(Photo credits: Curbe)
(Photo credits: Curbe)
Amazon

關於【 六度分隔.人脈連接 】計畫

我是 Betty 吳珮伃,一位透過 群眾募資 集結 42 位眾人的力量,完成人生其中一個夢想的女孩。去年暑假在矽谷與柏克萊進行一系列精彩的職涯訪談計畫,希望透過與前輩的對話,幫助對未來感到迷惘或懷有矽谷夢或美國夢的青年,找到一個出路。

我熱愛學習,長期關注數位行銷、科技、產品管理。自詡是知識的搬運工,希望透過分享的力量,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 Follow、拍手,還有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們喲~
這些都是讓我能持續創作、不放棄的原動力~: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