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ne 是我高二那年,參加由哈佛大學及臺北大學舉辦的「哈佛臺灣英文領導營」 (Harvard Taiw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認識的朋友。那時候我們雖然不同小隊,但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同樣都是選到 Poetry。

可惜在營隊結束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絡,偶爾只能透過 Charlene 的狀態更新才知道她的生活動態!在我印象裡,Charlene 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女生,年紀輕輕就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追求什麼。高中時期在校外受到啟發與感動,回學校自主發起「國中生模擬聯合國」;在高三那年更是創辦了一個教人家如何申請國外大學的網站 Perfect College App,並順利錄取美國名校。多虧臉書有狀態更新的這個功能,讓我知道 Charlene 進了矽谷 Google 實習,趁著在 柏克萊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的機會,透過訪談好好了解她過去的求學過程與未來的職涯規劃。

(圖為許久以前在湖邊朗誦自己即席的詩作)

前言

在這一篇文你可以知道:

  1. Google 儲備產品經理(Associate Product Management, APM)計畫
  2. 了解 Charlene 如何清楚認識自己的技巧
  3. 校友的人脈與機會
  4. 掌握「印象派」的履歷技巧,讓面試官願意給予面試的機會
  5. 美國各大知名公司的面試分享
  6. 與 VC 接觸的管道與準備
  7. 外部創業給自己更高的期許
  8. 台美校園創業的差異
  9. Charlene 的在學規劃
  10. 女性在矽谷科技圈的地位
  11. 如何確認心之所向與核心價值觀

Charlene

  • 17 歲創辦 Perfect College App
  • 美國布朗大學,主修應用數學、電腦科學,及雙主修經濟
  • 2017 年,矽谷 Google 擔任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
  • 2018 年,矽谷知名 VC Kleiner Perkins 投資的 Fin 擔任 Product Engineering Intern
  • 2019 年,重返矽谷 Google,參加 APM Program

一開始先來揭秘 Charlene 目前在 Google 參加的計畫到底是什麼?

〖 Google APM Program 〗培養未來的 CEO

「 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Program 產品經理培訓計畫」,是一個培養年輕人成為產品經理,進一步晉升為 CEO 的計畫。每一年 Google 會招募約 40 名來自美國、瑞士、英國的青年,整個計畫時長三年,暑假一年再搭配畢業後兩年,並輪流待在三個性質差異很大的 team ,如很早期、很晚期、國外的。透過這個計畫,實習生們可以接觸到 Google 各個層面的產品。

APM Program 官網連結

目前 Charlene 在 APM Program 裡負責「Google Fi」,由 Google 提供的一個類似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的電信服務,目的是為了要藉由 Google 的科技來增進傳統電信行業 ,但是 Google 本身並沒有像其他電信公司一樣廣設基地台,而是使用其他電信廠商服務的「虛擬行動網路營運商」。因為 Google 向多家電信業者租借基台,相較起使用單一的電信服務,Google Fi 能夠自動選取當下最好的收訊。

Charlene 實際執行的兩個 Project 分別是:

  1. 很早期的:
    由 Charlene 去 研究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安全,方式是透過設計一系列的策略跟計畫。她主動去找了 10多個公司內外的團隊,共同合作完成這個項目。從這邊也可以看見 Google 是一間很推崇 bottom-up culture 的公司,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跟遠大的理想,就可以自己去尋求資源與建立關係。

  2. 大型中晚期:
    連 Google 大老闆 都會跑來詢問項目何時會完成的大型計畫。大家都知道要做,但是技術上非常的挑戰,所以由 Charlene 另外跟其他 5,6 組的團隊合作。

延伸閱讀:[旅行必備] 漫遊不換卡 Google Fi 教學與分享

Alphabet 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 曾說過:「APM 計畫是 Google 的核心價值之一,我認為這間公司將來的 CEO 就會出自這個計畫。」而前任 Yahoo! 奇摩 CEO 的 Marissa Mayer 過去便是 APM 計畫的負責人。 

有讓 HR 感興趣的經驗,才能取得面試入場券

Charlene 分析當時大一能錄取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她與夥伴共同創辦了一個 startup 。該項目的 business model 與商業夥伴讓她在短短六個月內有了許多突破。或許就是因為很少大一會做這件事情,她展現了過人的毅力與驚人的成績 ,才吸引 Google HR 興趣,給了她面試機會。在取得入場券後,後來兩輪的面試就是展現 software engineering 的實力,Google 會考演算法、一般程式設計的問題,通過這些關卡後就被錄取了。

所以一開始申請者得需要有能吸引 HR 的經歷,並在隨後的面試期間展現過人的實力,才能進入 Google。Charlene 也補充,Google 是一間非常注重實力的公司,因此若無法通過兩輪的測驗,無論先前取得多大的成就仍是功虧一簣

看上 APM 未來的發展潛力與人脈

大三那年 Charlene 的人生面臨非常多的選擇,包括高盛的 Strategy Analyst、麥肯錫的顧問,到最後仍選擇 Google APM 的原因是因為看上了這 40 多人的人脈。在未來,這些計劃的參與者可能都是各大企業的創辦人或 Google 的高階主管,能在 10 年前就先認識這群人對 Charlene 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事情。

另外,Google 也在 APM 計畫上投入非常多的資金,包括每位 APM 都配有一位 Executive Coach,每兩週會有一次的 coaching session,在外面這些資源可能每年都得要繳一萬多美金的諮詢資源。因為每一位 APM 所面臨的都是非常艱困的問題,沒有太多職場歷練的他們,可以藉由 Coach 在職場上多年的經驗取得幫助,從中吸取精華是個非常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這個計畫也有非常多的可以環遊世界的旅行,前任 Yahoo! 奇摩的 CEO Marissa Mayer,在 15 年前便是 APM 計畫的負責人,當初她每年還會帶著大家搭乘她的私人飛機環遊世界。現在則是會到各國去考察當地的市場及新創公司。這些 field study 讓參與者們能頻繁地與世界各大知名企業得以交流並建立人脈。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活出當下最理想的狀態

對 Charlene 而言,成為一位 PM 就像是迷你的 CEO,不但要對公司產品負責,還必須擔任跨部門溝通的角色,挑戰力十足。因為 Charlene 當時好奇其他領域都在做什麼,所以當時 Charlene 將 APM 當成是本盤 ,申請了每一個 industry 最好的職位,看了一圈之後仍認為 APM 能提供她最多的幫助,所以才決定加入此計畫。

雖然顧問業能和其他 100 多位優秀的錄取者共識,但過去 Charlene 太常去別的地方工作,現在想在一個地方穩定地生活,所以她放棄在美國當顧問的機會,因為在美國的顧問通常週一到週四需要飛到客戶的地方,週五才回到總部。

過去熱愛社交的她,也逐漸發現比起參加一場活動認識二三十人,現在的她更偏好在家讀一兩本書。只要一拿起書,她就可以整天就窩在那,享受書本帶給她的省思!所以在更了解自己的個性後,Charlene 會用「機會成本」的 思考模式去衡量每個選擇。在做任何選擇前,都會問自己是否 “Am I leaving something better behind? “

Close-Up Photo of Person Holding Book

大學期間厚實寫作與溝通能力

Charlene 認為硬實力方面,臺灣的教育已讓她打下深厚的基礎,但在寫作、演講、談判等方面需要自己透過後天看書學習。Brown 在 liberal arts 方面非常厲害,所以在校期間 Charlene 非常快的就將必修讀完,並去修習非本科系的技能,充實自己。

在台灣其實也有相當多的平台提供這樣子的練習機會,比如全台許多大專院校都設有分會的 Toastmasters 國際演講營,其創辦宗旨是「協助會員提升其溝通、演講及領導技巧」。過去高中時我亦參加過 NTU Toastmasters 台大國際演講社 所辦的暑期營隊。期間我們學到非常多公開演說與簡報製作的技巧,透過上台發表演說、說故事,實際訓練英文口語表達的能力,這個營隊有系統地幫助我訓練英語公開演說的能力。

延伸閱讀:參加Toastmasters,逼自己放膽說英語

(五年前(?)參加吐司營還很稚嫩的模樣)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官方網站

校友是人脈與機會

布朗大學是一間非常推崇創業精神 且有非常強 alumni network 的學校。除了學校提供非常多給學生 startup funding 的機會外,校友也創辦過非常多即將上市的公司,並經常返校擔任學生創業的 advisor。很多 advisor 本身自己也在外擔任 VC,能給予學生最前線的支援。

對 Charlene 而言,她將大學大半的時間投入在創業中,同時也兼顧學校的課業。在布朗大學,每堂課每週至少都得投入10-20hr,因為每堂課都非常重,所以沒有什麼通識課程。而也因為每堂課都是 Charlene 真心想上的,所以唸書反倒成為工作累了的休息方式。

履歷的目的只有一件事:告訴別人你很特別

  1. 基本格式要掌握

  2. 你是否有讓人驚豔的賣點
    寫下 1-2 樣你非常有熱忱的事情,讓自己與其他人與眾不同的點,才能讓人能留下深刻印象。就 Charlene 來說,除了大學的創業及大一進到 Google 的實習機會外,在美國最常被問的反而是在臺灣鼎泰豐擔任 consulting 的經驗。

    那時上週剛好經過 mall 裡面的鼎泰豐,光看人潮應該是就算排了兩個小時都還不一定排得到,所以在美國人眼裡能在鼎泰豐工作反倒時成為 Charlene 最大的賣點,過去在 Google、創業等經驗反倒就沒有人在問了。((如果能當到 waitress,表現出與履歷很不一樣的東西,或許又會更特別了!XDD

    如果是一直做 waitress 可能就沒那麼特別,但假如今天你是 engineer,又跑去當 waitress 那就很特別了!

  3. 履歷不超過一頁。但當遇到做過太多事情時,Charlene 也會去挑選要放在履歷上的資訊。如大一之後的履歷就不再放高中的東西,再來是先以 impact 留著。

  4. 在履歷上的每段經歷,用兩行文字敘述即可(因為太長很少 HR 會願意看完),且必須要用數字量化。
「resume picture」的圖片搜尋結果

美國各大知名公司的面試分享

  1. APM 只收 CS 背景,所以面試也會面程式設計。因為 Google 是很重 engineer的。在布朗大學的 CS 課很重視 project,學校的課程不是從 Java,而是從 functional programming 開始教起,如 Ocaml, racket, scala,這些很數學、邏輯性的程式設計語言,因為學校認為學生必須具備 advance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才能寫好 code。重理論,再來才是技能。

  2. 美國的麥肯錫不看 major,只在意申請者是否聰明,所以面試多是解 case,而Charlene 平常又是非常喜歡思考這類問題的人,如去逛超市就會去 estimate 架上的貨物等,所以在面試時就不太需要準備。

  3. 高盛是面試 Strategist,面試時就是數學、程式設計類的問題。

  4. 若想要在科技公司有效率的做 PM,基本能力就是至少會實作出東西來,才能 estimate 一個項目會花多少時間,會遇到什麼 challenge 才能 prioritize。

  5. 受到朋友圈的影響,Charlene 也對 investing 很感興趣,但做這一行非常靠人脈。但這些 VC 公司通常都只對 Harvard, Stanford 的學生感興趣,且職缺頂多只開 1-2 個,所以就連頂著長春藤名校的畢業生,也都得瘋狂寫 email 才有可能有職位。雖然 Charlene 擁有這些 VC 的人脈與資源,但最後之所以沒有選擇的原因是因為每個項目至少都得 3 年後才能知道項目的成敗,對一位 summer intern 而言較不實際,因為不知道當下做的事情對或錯。
「interview」的圖片搜尋結果

透過朋友介紹認識 VC

Charlene 身邊有非常多創業家朋友,所以這些 VC 都是朋友們的人脈,透過朋友的直接介紹認識。而這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 VC 很相信她的朋友,而朋友也給 Charlene 很好的 referral,讓這一切都不困難。

對於很早期的 startup,他們沒有 recruiter,常常都不是透過傳統的管道,而是「你認識了誰」、「做了哪些東西」、「拿什麼 impress 對方」

一年內還是期許自己能做 startup 的 Charlene,目前也錄取了一些 fellowship,而這些計畫的運作模式是幾個 investors 租一個 Airbnb,讓申請者一起住一週,並在最後 demo product,算是在灣區蠻常見的新創運作模式。

House Interior Photo

接觸 VC 銷售產品

經由學校、朋友或 fellowship 的推薦認識 VC 後,Charlene 會準備一份完整的產品 pitchdeck,而這份簡報得掌握以下要素:

  • make it simple
  • 用 numbers backup,才能看出 growth history
  • know your audience (including your VC! 要知道他們是投哪個產業的) 
  • 用 due diligence 的功力去尋找類別相似的 investors
  • investors 是看投多少抽多少,較少是看投資回報率(很多 firm 內部 partner 也是競爭關係)但也要看,如 Benchmark 基準資本就是設定成大家都是一樣的回報。

延伸閱讀:對於創投 (VC) 的初步認識 (懶人包)

外部創業給自己更高的期許

Charlene 認為,內部創業的目標比較不是將產品做到 IPO,而是變成被 Google 的某個 team 收購。對於資源或人脈不夠的人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 Charlene 自認已經累積足夠的人脈,所以外部創業才能 push 她往更高的目標前進。

台美校園創業環境差異

17 歲就開始接觸創業的 Charlene,在進入大學後也積極使用校內的資源,尤其在國外大學的創業孵化能做到從一開始的產品建議、找尋資金、資源、都幫學生規劃好了,所以在國外大學創業相對簡單許多。

Charlene 分享自己當時的 co-founder 是一位當時大四要畢業的學姐。Charlene 建議找尋 co-founder 時需要找一位「技能互補」的才能讓創業之路更加順利。也因為 Charlene 在 business 方面也很擅長,所以目前她會找尋有更技術背景且能讓她驚豔、佩服的,唯有每天起床才會非常期待與他共識,如此創業時才能更有動力!

如果新人想多觸及新的朋友圈,可以透過 facebook, meetup, eventbrite 等管道找活動參加。但 Charlene 現在不太怎麼參加活動了,因為現有的人脈能夠協助她找到她想找的人。

女性在矽谷科技圈的地位

因為覺醒運動,所以在矽谷的女生都很願意互相幫忙,願意 refer 給她參加。但仍有許多人尚未意識到 diversity 的重要性,所以在矽谷仍會有性別不平等的狀況發生,而這要透過教育去思考。

用「起床後想做的第一件事」確認心之所向

Charlene 提供了兩個可以摸透自己內心的方式:

簡短版本:

可以在每天起床後問自己是否是很開心想做那件事,或者是你想繼續再多睡一下?這個是一個非常直白的方式,因為你的潛意識會告訴你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Photo of Person Holding Alarm Clock

較長的版本:

可以定義自己現階段最在意哪些東西

如 Charlene 就是「學習、人脈、影響力」。在做任何決定前,Charlene 都會思考眼下的機會是否符合上述的要點,或計算各個選擇的比分,看哪一個決定能得到最高的總分,再決定是否要開始或繼續

上述這些物件的選擇也都是非常主觀的,但至少自己能有一個 framework,才能在自己迷失時有一個方向

核心價值觀-加碼投資自己熱愛的領域

若專注於一個東西,Charlene 會一直再加碼!

Charlene 提供一份她平常的思考模式檔案,可以 進入連結 觀摩一下囉!

Woman About to Write on Paper

總結

Charlene 很容易被認為屬於「人生勝利組」的完美女孩。在這些光鮮耀眼的成就當中,如果光看結果,我們很容易落入比較的心態。

我覺得最令我佩服的是 Charlene 即便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她仍努力地追求上進,透徹地了解自我喜好,在校園內不設限地跨領域學習,結實地踩穩眼前的每一步。她今天的所有成就得來不易。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決策,尤其是許多大三大四的朋友們,正面臨著職場就業的壓力,急迫地想要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Charlene 能透過這一系列的嘗試及早認識自己,是幸運的,但絕大多數的人都還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找尋著自我,而這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也因此我們更應該審慎地去盤點眼下握有多少資源,該如何分配這些組合去取得最佳化的成果。並且要適時地推掉與自我發展不相關的外務,以確保每一次的參與都能有所收穫。

人生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當我還是一位高中生時,我的世界裡只有英文,當時我將各大學的英文系當作是我的第一志願。直到誤打誤撞來到了企管系,自由的課程設計讓我有多餘的時間開始接觸創業,才開啟我更寬廣的眼界。後來更因為學習環境的轉換,開啟了我對科技、數據的濃厚興趣,如今在 PwC 與卡米爾擔任數據分析實習生。在這一系列的嘗試中,我更了解自己嚮往哪種類型的生活、哪類型的工作環境、以及哪樣態的工作內容。

人的自我價值感一旦得到確立,生活就會富有意義,使人充滿生活的熱情。現在的我不需要通過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來確立自己的價值,因為我知道自己就走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生命充滿著挑戰與意義。

Charlene 的例子告訴著我們,做一個理性的人,時時刻刻用經濟思維去思考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且透過不斷的嘗試,挖掘出幾樣值得投入的事情,並投入24小時的時間去栽培、強化它,如此你終將能找到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

(與 Charlene 於矽谷 Google 總部訪談後的合影)

還看不夠嗎?點擊 觀看 Charlene 更多精彩的文章分享

想接收 Charlene 更多精彩的旅程、在美國的工作分享,也歡迎 點開連結 sign up!Charlene 都會看的哦!

不要走開!最後有彩蛋!!!

關於【 六度分隔.人脈連接 】計畫

我是 Betty 吳珮伃,透過 42 位眾人的力量,募資籌得 166%,前往加州柏克萊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完成人生其中一個夢想的女孩。目前已從矽谷與柏克萊結束一系列精彩的職涯訪談,希望透過各領域前輩們的對話,幫助對未來感到迷惘或懷有矽谷夢、美國夢的青年,找到一個出路!:)

我熱愛學習,長期關注數位行銷、科技、交易。自詡是知識的搬運工,希望透過分享的力量,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

文末,我們請 Charlene 和我們分享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Charlene 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而她一直到21歲才發現這件事。相較於多人聚會,她更享受三五朋友相聚的晚餐。忙於工作的 Charlene 其實也很熱愛做飯,除了每天做早餐和晚餐,也有計畫未來開一家私廚。

後記:
我與 Charlene 當初認識是某天中午,話題突然聊到當時剛上映的《我的少女時代》的男主角王大陸時,兩位少女眼睛瞬間雪亮才開啟我們的友誼,想起來還挺懷念的!XDD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