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這一篇文你可以知道:從台灣的蘋果日報記者到矽谷頂尖科技公司的產品長,「矽谷阿雅」在美國這十幾年間,走跳各產業,每個職涯決定背後的心法!(打三顆星)

鄭雅慈 Anya Cheng

  • Facebook 電子商務產品管理負責人
  • Facebook 全球上網計劃無線網路產品行銷負責人
  • eBay 全球新興市場產品長
  • 麥當勞 全球數位資深總監
  • 美國目標百貨Target 手機平板電商產品長
  • 美國西北大學 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所
  • 美國芝加哥大學 企管碩士
  • 政治大學 學士

故事開始前…

默默追蹤阿雅好一段時間,在我眼裡,阿雅是位對於目標非常執著的人,無論是在金融海嘯時,為了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而投500封履歷,或者是在職場上一路累積,屢次帶領團隊獲得殊榮,都讓我對阿雅十分崇拜。

還記得當時收到柏克萊大學創新創業計畫的錄取通知信當下,本以為是一個值得開心的日子,卻因為學費關係,家人每天三番兩次打電話勸我趕快放棄。無數個深夜裡,每當想到這些跨不過去的障礙,不爭氣的眼淚總不知不覺地沾濕了枕頭。是因為看到阿雅過去曾寫的這篇「勇敢地失敗吧!」,文章裡頭提到,「人生抉擇不是投資報酬率可以解答的」、「問自己最糟的情況是怎樣?我能不能接受?如果最糟的情況真的發生,我要怎麼處理。」

也是因為受到這段文字的啟發,讓我最後鼓起勇氣,決定就算花光創業所賺的積蓄,破產了,也決定要為自己勇敢一次,才開始踏上群眾募資之旅。

就這樣!我來到了矽谷臉書總部,親自拜訪讓這一切成真的靈魂推手-矽谷阿雅 鄭雅慈。

直播連結 (high-resolution interview clip)

第一份工作做什麼,重要嗎?

有第一份工作是重要的,但第一份做什麼不是那麼重要。(XDD

從很小時候開始,阿雅就知道自己長大之後想當一位記者,曾經還拿著國語日報指著上頭的記者夏令營,吵著要媽媽讓她參加。阿雅是幸運的,在成長的路上透過擔任飢餓三十的記者志工、北市運記者確認自己的興趣。大學時雖然沒考上政大新聞系,卻連年申請約六次轉系、轉學考的機會,但因為英文成績不理想,所以最後透過每年暑假到鏡報、中視、公關公司等實習,以及在校內參加自強報社,獲得採訪相關的經驗。

當時阿雅其實是無法到中視實習的,因為公司歷年來只收本科系的學生。第一年被刷掉後,阿雅並沒有放棄,而是跑到勁報、自強報社去實習,次年又再申請了一次,後來公司因為阿雅的這段經歷最後決定破格錄取她。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在阿雅身上有了很好的證明!

而當時阿雅對於第一份工作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那是她當時最想做的事情。回想當時記者生涯的經驗,經常老闆可能一早丟了三個字,阿雅得趕在下班前蒐集關於當事者的所有資訊,這些歷練也塑造了阿雅「不害怕未知」的性格,這正是在矽谷工作非常受用的能力之一

跨出那一步非常重要,且越早開始越好,因為你一定會踏錯,與其畢業時做正職得在公司待上好一陣子,寒暑假兩三個月的實習讓你能在短時間內探索興趣!

阿雅找工作的機遇

阿雅得到第一份工作的機遇也非常有趣,當年在勁報實習老闆的老闆後來去了蘋果日報工作,阿雅畢業時剛好在招人,阿雅就這樣開始了。

之前我從網路上看到一個概念,是說「工作能做到被 referred 是最強大的」,但阿雅認為這種不去找工作,讓工作主動上門拜訪你,從好的角度去看是能力有被看見、被肯定,相反的缺點就是它永遠是別人需要你,而不是你真正想做什麼。如果對於職涯是有目標的話,別等別人找你去做他覺得你適合的機會,而是適合你的機會。 所以如果能重來,阿雅會希望當時能早點進入臉書,因為她在公司學到很多。

找工作會考慮到產業前景與公司大小嗎?

會,但這些都只是眾多考量要素之一,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

阿雅提了一個較少公開分享的經驗。當時從西北大學畢業後,阿雅投了五百多份履歷拿到一份雜誌社的工作,但其實那時她也有拿到亞培藥廠全球計畫,能輪派到其他國家工作的 offer。最後決定放棄眼前的機會,是因為阿雅覺得比起亞培,進到媒體公司這件事更讓她更感到期待

延伸閱讀:職涯是會累積的!看看 LinkedIn 業務如何將世界級產品帶回臺灣

另外,阿雅也補充一份工作如果能跟到一位自己喜歡且願意重用你的老闆也非常重要!

沒有綠卡,留在美國工作的其他方式

只要是工作都ㄧ定要合法的簽證,像是學生畢業後一到三年的 OPT 身份,或是工作簽證 H1B。很多人找不到願意幫自己申請工作簽證的工作,原因是自己不夠有經驗,累積工作經驗的好方法就是在學生期間的實習或是擔任義工,公司不一定會宣傳這些機會,但多問身邊的朋友總是有機會的。

「friendship」的圖片搜尋結果

如何選擇數位行銷的領域?

當初阿雅一開始是先在媒體公司工作,因為是小公司,所以做過的事情包括電子報行銷 、架網站、數位顯示廣告 (online display banner) 等。後來進到了美國第四大零售集團西爾斯百貨(Sears) 做媒體購買數位分析的工作, 從媒體公司到廣告主的經驗讓阿雅熟諳媒體公司的專員是不是有在騙她XD。

再延伸到為何阿雅想做產品經理,是因為十年前 mobile 才剛起步,阿雅只知道手機領域很厲害, 卻不清楚做 APP 的手機產品管理跟投廣告的手機行銷有何差異。 矇懞懂懂地靠著在行銷部門做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廣告的經驗,阿雅到了 App 產品管理部門擔任個人化頁面的產品經理,從此開啟了她專業的產品管理職涯,一路在美國目標百貨 Target 做電商 App、麥當勞做全球餐點外送 App、eBay做成長單位的 App。

從行銷內轉至產品管理

訪談前幾個月,阿雅剛從臉書的產品行銷部門內轉到負責電商的產品管理,負責決定臉書上要開發的功能。有這轉變的原因除了是因為阿雅發現,即使阿雅在臉書全球上網計劃的產品行銷工作上,也負責網站製作,但在矽谷科技公司的核心,還是在工程師與產品經理 PM 身上。過去在 eBay 與 Target 的經驗裡,阿雅學到經營電商從讓消費者考慮產品到結帳購買,中間的複雜性極具挑戰,讓阿雅十分想挑戰!

延伸閱讀:永遠追求更好的自己-Google 總部儲備產品經理實習生的職涯對話

為了拼內轉,她在兩週看完三本產品經理的書,更找了 70 個人,練習面試 73 次,像是早上七點跟英國還沒下班的同事面,甚至還找了回家路上的 uber 司機練習,才順利地在只有1%的機會下內轉成功。(且若沒有成功,一年只能試轉一次)

另外一則小故事是,當時阿雅有幾場面試是在週五下午,中間有一場面試官臨時沒有出現,改到週一早上,但偏偏那位面試官是在西雅圖,所以面試完當天阿雅就買了一張機票飛去西雅圖。如同阿雅在演講裡也曾提到的觀念,無論是自掏腰包也好,阿雅希望面試的失敗不是因為在螢幕上感覺很僵硬,而是希望能做到最好,如果最後還是失敗了也沒關係,至少曾經盡全力嘗試過

即使阿雅已經有十年的產品管理經驗,她還是全力以赴地準備每一次的機會。  

小視窗:

前面阿雅提到轉學的那段經歷也十分辛苦,阿雅認為要選一個過去資料漂亮的履歷很容易,但要看到學生未來十年的潛力就難了。回頭看,阿雅自認當年西北大學給了她一個這樣的機會。沒有李奧貝納等大廣告公司的經驗,只有過去擔任記者與小行銷公司,與申請時做了厚厚的一本作品集,或許西北大學是看到了她的熱情,也或許是看到她的潛力,無論如何,當年學校給了她一個機會,也在近年選她為傑出校友。阿雅認為,「好的老師要能看出未來有潛力的學生,而不只是現在最優秀的學生。

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轉換的考量怎麼決定?

第一,下一個一定比這一個還要更好(笑)。

但是「更好」的考量因素不一定是錢,而這更好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由自己來決定,或許是學習你不熟悉的專業、學習更有制度和規模的環境、學習在更小的公司對公司有更大的影響力、學習新創、你喜歡的企業文化、跟隨一個重用你的老闆、跟隨一個你尊敬的老闆、跟你喜歡的同事們工作、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協槓事業、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在不同的國家體驗文化,或是像矽谷人老愛說的理想:這個工作「讓世界更美好」等。不過,要記得,你選擇的工作,是為了下下份工作或人生鋪路,要如何達到前方的目標,就是現階段該要規劃的事情。

在阿雅的例子裡,

  • 在 Sears 從手機行銷轉做手機產品,因為當時最紅的是手機,能參與到趨勢單位很好
  • 從 Sears 到 Target,前者是當年零售第四、後者是當年第二,從第四到第二,看的是產業排名和龍頭創新
  • 從 Target 到 McDonald’s,前者做的是美國市場、後者是做全球的市場,看的是規模效益
  • 從 Taget 到 eBay,因為想接觸科技業,所屬的部門在公司的影響力更大
  • 從 eBayy 到 Facebook,進入科技業的領頭羊

現階段阿雅有夢想中的工作?

樂於助人的阿雅笑說,若有一天能把分享經驗成為正職會很開心,但現階段還是得在企業努力打拼,財星五十大企業做了十年,也在不少新創擔任顧問,未來可能到新創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工作。遠期想到世界各個地方到處走走,可能會規劃三五年後去歐洲,屆時粉專可能就要更名成「英國阿雅」也說不定!XD

怎麼學習商業策略?

在大學期間其實很少碰觸到商業策略的制定,直到在阿雅直播上才開始接觸產品知覺(Product Sense),很好奇這些敏感度怎麼學習與培養?

「唸 MBA 」XD

唸MBA當然是很好的學習,不過更多事情都是不斷地做中學,就如同阿雅從行銷內轉到產品經理,其實過程也非常困難。就算是臉書內部的員工,也得經過層層面試,並讓組內的成員全部都給你 thumb up,並完成三關類似管顧解 case 的測驗,回答怎麼做產品的題目。所以最後阿雅總共練習了 73 次,才順利成為那 1% 內轉成功的幸運兒。用更白話的方式說,策略就是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而方法有很多種,策略表示你選定其中一種,用它持續往前走。比如說,目標是成為業界龍頭,方法有創新、異業結盟、低價、高價、建立品牌、廣設通路、招募一流人才、研發等等,策略則是在消費者想要的(consumer wants)、競爭對手不能或不想做的(competitor can’ts)、你的專門(your company strength)中找到交集。

推薦閱讀:粉絲筆記超認真!這樣就能在矽谷做產品管理_矽谷阿雅 Anya Cheng

「business mindset」的圖片搜尋結果

以行銷者身份留在美國的可能性?

行銷種類分得非常多與細,阿雅舉在 Sears 那段經歷,說雖然掛著「行銷分析長」的稱謂,但實務上負責的是去了解各部門的需求,識別出哪些功能可以被執行,並將資料彙整後交付數據科學家作業,之後將過程與結果跟其他部門的行銷長溝通。所以雖然阿雅掛著分析長的頭銜,但撈數據、跑分析等並不是主要工作。結論是行銷工作有數十種,每一個角色負責的業務都不同,不是每個工作都需要靠高超的英文和溝通能力。

是什麼樣的機緣錄取臉書?

臉書當年挖角阿雅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經歷特殊而且相關,當初臉書想要找一個在新興市場有產品管理跟產品行銷經驗的人。而讓阿雅決定要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彼此文化上的契合。比如阿雅就是比較屬於積極、冒險的,喜歡從零到一的未知與可能性,勝過於遵照SOP走的可預期性。所以阿雅就分析自己可能較不適合太過成熟、多得按照規則走的文化。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矽谷的文化上,谷歌是工程師當道;亞馬遜則以 MBA 商業為導向;Apple 是注重 Supply Chain;臉書則是工程師與產品經理同等重要。

燃燒潛能,創造無限的價值

臉書如何在壯大同時,避免過度官僚文化?

企業願景得深刻牢記,並得經常提醒員工。在臉書,企業願景不是只在牆上貼貼標語而已,而是落實在每一次的專案上。阿雅分享,每一次開會時,因為專案都是任務導向 (mission-driven),所以開會的第一件事是先講出「我們要對讓世界更緊密,那為什麼這個專案對這個目標有幫助?

另一個臉書講求的是駭客精神 (hacker culture),所以在做事方面,先求快,再求好。所以在做產品時,就會不斷地砍掉重練,而不追求一次就要做到好。

另外組織架構也會幫助文化的建立,如在 eBay 就是「業績導向」的公司,公司有預算時會是先發給總經理,總經理下面最大的單位是業務與行銷, 再來才是把預算分配給工程師。但在臉書剛好相反,反而是工程師(上頭的老闆)有預算,由工程師去決定要分配多少金額在行銷上,最終目的就是要快快產出產品,並最大化使用人數。沒有好或不好,不同的組織架構各有優缺點,但會間接影響文化,因為著重的點就是不同。

臉書如何應不同的背景文化,打造扁平的組織?

臉書會依照工作經驗的不同分階各職位,但除了自己和老闆知道階層外,無論是員工之間或對外,大部分的人的職稱都是「經理」。這麼做的好處是開會時大家更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甚至跟比自己資深的人必論,但反過頭來說,這種做法的缺點就是當大家意見分歧時,不知道要聽誰的。

總結

這一路走來,阿雅以正向的態度不斷的迎接生活中的未知與挑戰,即便緣分沒找上門,阿雅便自己徒手創造它,並用 100% 的行動力來實踐。從阿雅身上,我看見了當夢想遇到了現實,在決心上路的那刻,唯有不妥協、不退縮的態度,才能達成目標。

阿雅用加倍的努力實現目標、追逐夢想的故事,深深地刻畫在我心裡。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只要去跑,就會跑到終點;只要去做,就沒有什麼不可能。往往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在有限的生命內,我們無法辜負青春的歲月,趁著身體力行的時候,勇敢地追逐夢想,活出生命的意義!

(猜你也感興趣:學習矽谷阿雅精神,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矽谷臉書 Campus 參訪

All-you-can-eat 且含糖的零食區
連 Instagram 辦公室都有網美打卡點~(撒花
位在臉書園區內的 Instagram 立牌
阿雅帶著我們騎車到另一個 campus,微風徐徐吹,非常愜意
Facebook HQ
臉書刻意保留背板後面印有前硬體公司的看板,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演進
Faebook
位在臉書園區內的美食街;旁邊是「駭客廣場」,臉書會在這裡舉辦駭客松、發表重大演說和舉辦活動
Anya Cheng
阿雅在年末短暫回台,演講了數十場講座~ 真的是拼命三郎!很開心能當其中三場的小助手,再次充滿電!2020 我來了!

矽谷臉書 Main Campus 參訪

第一部花了14個小時剪輯的參訪影片,畫面稍微晃動,剪的可能不是很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關於【 六度分隔.人脈連接 】計畫

我是 Betty 吳珮伃,一位透過 群眾募資 集結 42 位眾人的力量,完成人生其中一個夢想的女孩。今年暑假在矽谷與柏克萊進行一系列精彩的職涯訪談計畫,希望透過與前輩的對話,幫助對未來感到迷惘或懷有矽谷夢或美國夢的青年,找到一個出路。

我熱愛學習,長期關注數位行銷、科技、交易。自詡是知識的搬運工,希望透過分享的力量,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

下一個計畫:失業浪到西雅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