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ell Tech 矽谷轉職故事

說來也神奇,Kevin 是我在募資期間透過朋友轉發貼文留言認識的,那時候朋友只向我提起對方是一位很厲害的人,高中時期還曾寫過讓人付費閱讀的線上小說,在人生的旅途上充滿著機遇與選擇上的掙扎。反覆地閱讀完他的部落格文章後,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動筆寫下這一切心路歷程的人,心裡頭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自己在大學所經歷過的各種碰撞掙扎被記錄了下來。很幸運能有這個機會在矽谷親自拜訪本人深聊到員工餐廳都快關燈打烊。今天這集也是讓我感同身受與收穫許多的心得,和開心能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前言

在這一篇文你可以知道:

  1. 從會計轉職到寫程式的過程
  2. 實習面試 隨時準備好表現自我 
  3. 學歷在美國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4. 創業與實習帶來的轉變
  5. 美國實習的選擇與準備
  6. 在矽谷社群軟體公司的實習心得
  7. 自學寫程式的方法分享
  8. 主動創造成功的經驗
  9. 給大學生的一段話

Kevin Hsu 

  • 現任矽谷知名社群網路公司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
  • 畢業於 Cornell Tech Connective Media 研究所
  • 香港大學會計資工雙主修

從會計查帳跳轉到寫程式碼的故事

「找尋自己的興趣」這件事情是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的事情,有的人比較早發現,有的人比較晚。而在 Kevin 的例子裡,過去他大一大二時他曾做過活動企劃、數位行銷,甚至到了紐約做會計實習,但會計每天審查帳本的生活終究不是他所想追求的,主管甚至曾經告訴他不願意在工作的推薦信上寫得太正向,所以在那段日子裡,他每天就在紐約搭公車上班的路上,抱著一本 Java 的書,決定從零開始學習軟體開發,正式開啟轉職之路!

Kevin 說轉職之路永遠不嫌晚,學生身份的我們所需負擔的頂多就延畢個一兩年。而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轉職故事,比如他也曾聽過將生物與資工作結合,在當過醫生後,二三十歲才轉資工的例子。我身邊也有朋友大學時期就讀日文系,畢業後參加加速器軟體開發課程,結業之後擔任新創公司 iOS 軟體工程師的案例。人生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值得我們去追求與挑戰!

實習面試 隨時準備好表現自我

有過各大公司面試經驗的 Kevin 也在網路上分享過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面試官會在前五分鐘內決定對你的印象,然後接下來的半小時都是在找證據去佐證他的那個既定印象」。

在面試時必須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甚至是能讓對方欣賞你,那麼之後面試在解題上犯點小錯再修正,對方都能往好的方面思考,認為你是能快速偵錯的工程師。

且一般面試很多人自我介紹就只是很簡單地介紹自己的背景、在哪裡念書。Kevin 也建議好好利用這個時間敘述自己的熱忱、為什麼要往這個領域發展、有什麼更遠大的目標,比起資訊性的訊息,這些有故事性的內容反而能幫助你在面試時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往軟體設計領域發展的 Kevin 也建議可以利用時間做 side project 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比如過去他便曾在 Lyft(Uber 在美的競爭對手)面試的前十分鐘邀請面試官與他聊聊實作的網站,這些都是能替自己加分的小技巧。

學歷在美國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Kevin 分享在美國的大公司比較不看學歷,因為每一年公司都會聘雇上千人,大公司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讓時間去淘汰掉不適合的人。所以在美國的實習反而是實力至上,面試過不過的了才是真本事。

過去投遞實習的經驗裡,Kevin 觀察到大家耳熟能詳的熱門新創反而是比較看重學歷的。因為每一年公司頂多招募數十位實習生,在眾多優秀的申請者中,實力與學歷或許就是會並重衡量的指標。

在上一篇分享裡,Charlene 也提到每一年許多知名 VC 開缺的實習名額可能就只有一兩個,長春藤名校的學生都擠破了頭,也不是每一位都有面試的機會。

推薦閱讀:永遠追求更好的自己-Google 總部 APM 實習生的職涯對話

公司的性質、公司有的資源、實習名額多寡的角度去思考,也不難去推測出學歷在每間公司的占比是多少了。

創業與實習帶來的轉變

過去 Kevin 二度嘗試實創業想法,對他而言創業帶給他的影響除了是走出舒適圈外,還有一股力量,逼迫著他要將自己不完整的項目拿去與 40 幾歲的 VC pitch。且因為這些 side project 的實戰經驗,成為了他與面試官的話題。

至於實習而言,就如同一開始的介紹,Kevin 嘗試了多份不同領域的實習,每一次的機會對 Kevin 而言都是找尋自我興趣的過程。就如同過去我在高二那年被爸爸丟去工廠做女工,體驗了日復一日重複作業的日子,高三那年被邀請去台北數據公司實習,那時候毫無技能的我做的事情就是抓取、過濾、處理資料,那時候我便知道自己更適合需要動腦、發想創意且有挑展性的工作,往後在實習選擇上,我便會避開這種需要高度作業、庶務型的工作,從需要創意發想的實習工作開始找起。所以以一言概括實習的好處,便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刪去法」找尋興趣

美國實習的選擇與準備

在準備各大公司的實習申請上,Kevin 首先是考量身份問題,再來才是去衡量該公司的產品能對使用者發揮多少影響力。當初也另外收到 Niantic(Pokémon Go 公司)的 offer,但最後他並沒有選擇去是因為認為自己在職涯發展的前半段,仍想要再多花點時間接觸更多元的領域,若選擇了 Niantic 工作上所接觸到的會是 AR / VR / 遊戲等方面的技術,可能無法應用到太多的專案上,之後若要應徵其他公司或創業優勢相對就會減少。

未來若有意願到美國實習的朋友們,Kevin 也建議平常能多多關注各大公司每一年都會舉辦的開發者年會,如臉書的 F8、蘋果的 WWDC 或 Google I/O。倒也不是希望大家多多知道有什麼很潮的科技,而是反過頭來去思考這些公司為什麼要研發這些新技術,及公司未來走向是什麼。抱持著這樣的心態能幫助你與科技趨勢發展緊密連結。

過去在台灣的我並不是一位對於這些開發者年會特別感興趣的人,但來到了矽谷,當身邊的人都在討論著這些產業趨勢動態,更讓我深深感受到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性!

在矽谷實習的心得

Kevin 表示矽谷公司一般非常重視員工能在公司裡找到喜歡的組別與轉組的自由度,比方來說 Facebook 就以 2008 起開始實施 Bootcamp 聞名,這是一個新手老手皆要參與的六週工程師 Bootcamp 活動。每位新手都會搭配一位資深工程師當作輔導者並指派不同任務給新手,例如解公司網站或是 APP 的 bug。而這些 bug 都是真實存在且會影響到全世界幾十億的使用者,所以這些 bug 在正式更新之前都會讓資深工程師檢查後才上線。

這麼做的好處是能讓公司在高速成長時可以持續維持公司的工程師文化,因為唯有讓工程師喜歡他們自己的工作、視工作為他的熱情所在,才能讓工作更有效率,成為一個強力為本 (strengths-based) 的組織。

這邊也簡單整理了文章裡提及三樣成立 bootcamp 的好處:

  1. 讓工程師知道公司所有的程式碼並知道產品線如何運作,讓他們在結束後更清楚知道要前往公司的哪個組別做出貢獻
  2. 大公司容易產生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透過 Bootcamp 可以讓工程師產生革命情感
  3. 公司內不同團隊都有各自的開發流程,透過 Bootcamp 裡指導者的指引,可以教導新進工程師公司最佳的開發流程,避免技術分裂的情況發生,讓公司內部合作更有效率

延伸閱讀:Facebook engineering director describes what it’s like to go through the company’s 6-week engineer bootcamp

Kevin 分享,在硬實力方面因為同事實力太過堅強,所以在能力上提升許多,逼破自己得更加努力。且更多的是他看到一間擁有改變科技與人文互動 DNA 的大公司是如何運作。在裡頭,他不僅只是要寫程式碼而已,而是會被要求要寫出能高速運轉且乾淨的程式碼,才能讓擁有龐大使用者基數的程式跑起來。整間公司就好比是一個古老的運轉機器,每一個人或許都只是在這整個大架構下的小小螺絲釘,但所負責的項目可能在更底層還有另外一組團隊在幫忙做優化,可能連自己也都不曉得為何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可以表現那麼好。

在如此大的公司結構裡,公司也非常鼓勵員工待滿一年後轉組,目的是確保工程師如果不滿意工作現狀,可以轉換環境而不是直接跳槽,但也得看其屬性。以軟體工程師來說,因為使用工具不變,所以轉組相對較容易;但如果是像矽谷阿雅,是從新興市場部 PM 轉戰電商 PM,跨領域的轉組難度就會提升許多。

同時我也好奇身為一位商管行銷人,是否也得需要會寫程式?Kevin 直言,科技公司並不會期望一位行銷人懂得編程,但是公司會期待行銷人須具備科技的 sense,這與是否會寫程式是兩個不同層級的事情。且在這個年代會寫程式已經不是什麼太特別的事情,如果只是純粹因為大家都在寫碼,自己也要跟著寫是一件不明智的事,因為隨波逐流是競爭不過大家的,倒不如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所以若正在閱讀的你,未來想在科技公司擔任行銷人員,務必讓自己具備對科技一定程度的了解,擁有反思的能力是比較重要的。切記隨波逐流不會讓你變得更厲害!!

自學寫程式的方法分享

1. 當初怎麼學習寫程式?

Kevin 習慣教學影片看到一個段落時就會先按暫停實作,遇到跨不過去的障礙時才會再回去看影片要怎麼寫。但每個人的學習狀況不盡相同,Kevin 自認是喜歡動手實作的個性,讓他十分享受邊做邊學的過程。

而我在學校修課的經驗是,每一位老師皆十分重視「課後實作」的過程。因為在課堂、影片中聽得懂,與真的會做得出來是完全兩碼子事!很多時候都是要實作過後,才知道哪些細節其實沒有注意到,得要重新再了解一次。

2. 因為是自學,怎麼知道自己準備好可以報考研究所?
雖然 Kevin 一開始是自學,但後來有從會計轉到資工系,所以在研究所申請上也有幫助,而不是純粹靠自學到達目的地的。如果正在閱讀的你,在未來有意研究所轉戰資工或跨領域的話,可以考利延畢雙主修或參考接下來的小技巧。

3. 過去怎麼去選擇要上哪些線上課程?一週花多少時間自學?時間如何分配?

Udemy 的每堂課程都有課程預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透過關鍵字搜查。Kevin 建議 CS 的基礎非常非常重要,建議每位想要踏入 CS 的朋友們都要走過程式的基礎概念,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初學時,Kevin 是先接觸前端,後端是近一兩年才開始學習。

推薦資源:

比較醜的是我的作品、比較美的是優秀男友畫的

主動創造成功的經驗

在業主眼裡,當時初跨入開發領域、毫無相關經驗的 Kevin 是一張白紙,但這也不代表他只能接受這個事實。經過約一年的自學與校內課程,具備基礎的網頁開發能力後,Kevin 開始主動對外找尋項目,建構自己的點子。

首先一開始,Kevin 在大學裡創立了一個自學讀書會,湊齊七人,每週花兩天的晚上和大家一起自學,也會分享開發架構的心得。一陣子後甚至跟大家一起接了香港某音樂公司的網頁開發案子。

此外,他也曾主動寫信詢問教授是否能加入實驗室,意外地收到教授熱情地邀請他參與的回覆。於是在那學期,除了讀書會外,他還會另外花每週兩個下午到距離一小時車程以外的另一間學校實驗室開發網頁相關的項目。 在短短一學期以內,Kevin 透過主動出擊,為自已創立三項能真正「秀」給雇主看專案的開發。

Kevin 積極主動出擊的精神也延伸到他在美國研究所的申請上。當時他抱持著心態就是「頂多收到無聲卡」,便四處寫信詢問計畫負責人是否能趁著自己在美旅遊期間順路拜訪本人聊聊天。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機會能讓他開啟與幾位教授喝咖啡的經驗,更甚至當時 NYU 計畫的負責人一聽到他說之後回台要去當兵,沒有網路會收不到信需要快一點得到回饋,而當場給予 Kevin 口頭的 offer! 「給別人機會,同樣也是製造機會給自己」透過這樣與教授當面聊天,除了可以更知道整個計畫的課程設計走向外,也能讓知道教授知道你是一位積極且有心想加入該校的學生,無論如何,在申請上一定是有益無害的!

Kevin 的例子也讓我想到過去有過 SEO 實習操作經驗的我,也十分想嘗試廣告媒體操作。礙於時間關係,我沒有辦法再找另一份實習滿足我的求知慾。剛好在臉書上看到知名跨國電商 PM Evonne Tsai 在 Hahow 上的課程募資消息,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便毛遂自薦寫了一封信息,告訴 Evonne 自己也在募資,知道有哪些管道可以幫助她曝光課程資訊,雖然過去沒有廣告投放經驗,但我也願意無給薪的貢獻肝效勞(雖然後來 Evonne 還是有給薪給我!XD)沒想到剛好也有此需求的 Evonne 便爽快的答應了!原先對我而言遙不可及的知識網紅,竟然能讓什麼也還不是的菜鳥如我與她共事,協助她建立個人品牌,也從中學習到她高效能與富有實驗精神的做事方式,是我一開始完全始料未及的!也因為有了這合作的經驗,我投了人生第一次有極高點擊率的廣告、摸索過 Instagram 與臉書投放廣告的流程、知道 Hahow 如何協助老師籌劃內容與如何提高學生的互動策略、也再次拜讀 Evonne 的文章,收穫許多實用的 PM 知識。這個經驗更讓我十分認同,主動出擊去創造成功案例,讓別人願意信服你這件事。

建構理想的世界

無論是聊天或是從部落格紀錄裡,處處可以看見 Kevin 對於建構未來的理想。過去當兵時,他在軍營裡面看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們,各自面臨著不一樣的掙扎,他看見了大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早年 Kevin 的爺爺奶奶在菜市場賣冰塊,為了讓爸爸能出國唸書而四處籌錢。也很幸運地爸爸不負眾望成功創業,他是幸運地能透過上一輩的資源為社會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他深信幸運的人需要承擔更多的義務,也因此他未來的夢想是能帶領一群團隊回台發展,也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內發起一個 mentorship 計畫,暑假帶領著高中、大學生到訪矽谷待兩週完成自己的 project。在台灣或許能登上大舞台的機會不多,但他相信未來他能夠像在矽谷一樣,創造出能影響世人的事情。

留給大學生的話

上一代長輩未完成的事情還很多,很多是我們這一代要持續的,希望大家能一起在各自的領域有所貢獻。

如同臉書在牆壁上所寫的
“ We are only one percent done ”

還有剩下 99% 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無論未來爬到哪個階段,請永遠尋找下一步。

和我們分享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Kevin 是一位死忠的海賊王粉絲,這次暑假上檔的電影也是看首映場;最近看電影看到哭的兩次分別是復仇者聯盟4、與海賊王電影・黃金城,另外小時候也曾經發誓自己未來要成為海賊王、美術課還畫了一個自己的懸賞單

恩 …… 找了張圖,以下開放想像 XDDD

cornell tech 海賊王

總結

透過與 Kevin 的對談,我見識到一家世界知名的企業是如何營造出讓員工能有效率且快樂的工作環境,但同時也見識到看似諸多福利的背後,在矽谷工作的每位員工得面臨龐大的升等壓力、高速 “Move Fast “ 的運轉效率、與無法適應或拿出成績便得離開的殘酷現實。

透過這次的訪談經驗,我知道矽谷是個能讓人持續自我精進的工作環境,可以遇到許多聰明且對生活抱有一定理想的人。在訪談的過程中,我似乎找到一個更宏遠的目標。希望未來的哪天,我也能努力地讓這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後記

感謝 Kevin 帶我們到公司紀念品店採買要給贊助者的紀念品們!一不小心手滑就買了三大箱XDD 幸好當初沒有丟掉遠渡重洋後只剩三輪的行李箱,才能讓我們將這這些紀念品平安無事地運回台灣!太感恩了~~~

關於【 六度分隔.人脈連接 】計畫

我是 Betty 吳珮伃,一位透過 群眾募資 集結 42 位眾人的力量,完成人生其中一個夢想的女孩。目前在矽谷與柏克萊進行一系列精彩的職涯訪談,希望透過與前輩的對話,幫助對未來感到迷惘或懷有矽谷夢或美國夢的青年,找到一個出路。

我熱愛學習,長期關注數位行銷、科技、交易。自詡是知識的搬運工,希望透過分享的力量,成為一位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